最近,“國家喊你來減重”“國家不同意你變胖”的話題熱度持續發酵。話題源起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,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在記者會上表示,“有些同志體重管理得太不好了,腰圍大了,體重也超了,有的甚至患上了慢性病”,為此國家將持續推進“體重管理年行動”。加之春日漸暖,減衣露膚的季節將近,各地的體重管理門診、減肥館、健身機構的人多了起來,減重也成了各個社交場所的熱門話題。
體重多少,不是個人私事嗎?去年月國家衛健委等16部門就聯合印發《“體重管理年”活動實施方案》的時候,一些人也有這樣的疑問。現實生活中,貿然問人家的體重確實不禮貌。但隨著超重人群的增加,體重問題逐漸演變為社會問題,體重問題的公共性越發顯著。目前,全國成年人超重肥胖率超過50%,估計有5億至6億人超重或肥胖。浙江情況相對較好,居民超重肥胖率高達47.6%,但是肥胖超重人數總量也超過了2400萬。
2400萬的肥胖超重人群,就不只是個人形象好不好的問題了,而是健康醫療系統的一個巨大壓力。眾所知知,超重和肥胖是造成慢性病的重要因素,與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心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癥等都有密切關系。不信看看身邊的肥胖人士,他們絕大多數都有健康問題。因此造成的醫療開銷、占用的醫療資源,本可以避免或減少。
國家層面的大力推進,對提升體重管理得全民意識作用很明顯。去年“體重管理年”提出以來,各大醫療機構的體重管理門診漸漸多起來,健康生活的觀念得到加速普及。去年年底的一個工作日,筆者到一家公立醫院看病,發現其他門診有條不紊,只有“中西結合減重”一個診室“門庭若市”,門口烏泱泱站著的全是“重量級”人士,醫生和護士忙的腳不沾地。等待間隙,一位大哥頗為得意地向周圍人分享他的減重成果:三個月瘦了24斤,整個人神清氣爽,睡覺不用帶呼吸機了。
由此看來,“為國減肥”還真不是一個笑談,而是客觀事實。關心自己的身體,就是為國作貢獻,每個人的健康共同構筑了全民健康的長城,國民之間,就是這樣密切相連的。(轉自潮新聞客戶端)